【深圳商報北京2月10日電】(駐京記者 宋華)以“突破難點 推動改革”為主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4年年會”10日在京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國務院參事夏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發表主題發言,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如何具體執行進行了探討。
   楊偉民:
   地方政府無宏觀調控職責
   按照會議安排,楊偉民發言主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當中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的亮點。“這也是改革重點和難點,這兩方面的改革逐步展開,將會對2020年完成全面改革60條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他說。
   楊偉民總結,決定亮點較多。
   首先,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新提出的目標,既豐富了國家現代化的內涵,同時在現代國家層面提出了改革和制度建設方面的目標。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建設改革提出的新目標,體現了全面性和多元性,下一步的改革就是在國家治理層面體現多元治理結構。同時,提出目標的基本要求,即如何進一步施行治理方式的法制化,還包括如何實現現代性,即對改革要形成比較完善、比較定型的制度體系。
   第二,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將此前提出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的作用定義為“基礎性”改成了“決定性”,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這種改變抓住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征;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和路線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引領其他各個領域改革的主線和基本的方針,這是我們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路線圖,也是檢驗各項改革的重要的標尺;抓住了我國現在經濟問題的根本,當前發展遭遇瓶頸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過多,不合理干預過多。
   第三,界定政府職能和作用,把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基礎作用改成決定作用,這不是否定和弱化政府在市場經濟當中的作用,必須界定政府職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決定對政府的作用做了新的界定,包括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保護環境。“根據我們國家現在生態環境方面的狀況,單獨強調政府的職責之一保護環境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決定當中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職責做了一個分工,講到中央要加強宏觀調控的能力,這意味著地方政府沒有宏觀調控的職責和作用。”他補充說。
   第四,更加公平地對待各種所有制經濟,這是決定當中一個基本的精神和理念,也是下一步完善我們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突破。這次講到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把兩種經濟成分放到一起專門講。同時在提到使用生產要素、參與競爭等等各個方面體現平等、公平、公正等等這樣的一些理念。
   第五,深化了國有制企業和國有資本改革的新思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是新概念,但是新內涵、新定位,這裡面有三個允許,允許更多國有資本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國有資本的監管、授權經營體制、投資運營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具體要求。
   第六,明確了現代市場體系含義以及改革重點。現代市場體系的含義,生產者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市場體系建設的改革重點,包括統一准入制度、制定負面清單、對市場進行統一的監管、改革價格形成機制等。
   此外,決定還界定了宏觀調控的任務和體系,提出了財稅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首次確立了生態文明的制度體系。
   宋曉梧:
   地方競爭產生市場分割
   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實際面臨的問題在哪裡?如何解決?論壇成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在年會上指出,問題主要在兩大方面:包括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資本市場等要素市場存在問題比較大;其次,地方政府競爭產生了市場分割。
   他進一步表示,由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被掩蓋。地方政府競爭確實極大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在特定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合理性。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這樣的競爭扭曲了市場配置作用,壓低了勞動力的成本,提供了錢權交易空間。目前,地方保護、地方競爭也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重要根源。過去分析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主要關註中央政府職能轉變,地方政府公司化傾向值得關註。由於地方政府實際充當了資源配置的主體,宏觀調控被扭曲為中央政府調控地方政府,中央指標往往在執行過程中落空。要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理順地方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很迫切的。
   宋曉梧指出,理順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6個方面的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求政府進一步培育生產要素市場,打破地方行政性市場分割,建設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地方政府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側重提供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維護市場公正公平競爭。明確劃分各級政府事權財權。建議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事權適當集中到中央。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
   隆國強:
   中國的比較優勢正深刻變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在發言中指出,中國的比較優勢正處於深刻的變化與轉換之中,低勞動力比較優勢正在轉變成本土大市場、完善的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能力等新的比較優勢。當前,提升在全球生產價值鏈上的地位,是適應中國比較優勢變化唯一的選擇。在全球的產業鏈形成以後,國際分工更多的不是表現為產業間的分工,而是價值鏈的分工。
   如何將新的比較優勢,轉換成新的競爭優勢,隆國強的看法是,中國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要轉換髮展戰略。這些產業也一直被認為是所謂的基礎產業、戰略性產業,中國對這些產業保護過度。如鋼鐵、石化、汽車等產能過剩的產業,從本質來說是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其次,要加快服務業的開放,中國服務業在全球長期是逆差,且逐年擴大。服務業的滯後和競爭力的低下,說明對內管制過度,對外開放不足。
   第三,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大對高端產業、生產要素的吸引力,通過引進來,進一步的把外部的技術、人才和新的比較優勢結合起來,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改革對外投資的管理體制,培育中國自己的世界級的跨國公司,讓中國的企業在全球整合資源,使之成為未來中國參與全球競爭新的主體。這涉及到國有企業本身的改革改造,也涉及中國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制的改革。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服務自身體系,特別是貿易促進,使得中國技術密集產品儘快開拓國際市場。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要形成國際競爭力,需要政府在保險、融資各方面給予支持。
   夏斌:
   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
   論壇成員、國務院參事、南開大學國家經濟研究院院長夏斌坦言,當前改革要突破的難點主要有幾方面。
   首先是大規模、廣泛地啟動改革如何避免引發難以駕馭的系統風險。改革有穩增長問題也有就業問題,重要的是考慮進一步加快改革,經濟系統能否穩住,社會能否穩住。
   其次,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對改革方案意見,最終不統一,難以協調,怎麼辦?“意見不統一,意見難以協調是必然的。各個部門有不同的管理機制,目前部門管理有重覆,有交集,有矛盾的地方,所以決定他們各自的出發點不一樣”。漸進式改革,就會不斷地引起新的矛盾,新的問題,對各個部門來說,會有新的改革壓力和要求。目前都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了,很大程度就是指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改革互相制約。
   對於如何突破難點,夏斌的建議是,對這輪改革,不要好高騖遠,要清醒認識潛在的風險,講底線思維。即兩個原則,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堅持漸進改革原則,改革方案的推出要講時機講策略;由於金融是經濟的核心,確保基本穩住金融的大局,要確保某些金融機構即使倒閉,也不會導致群眾對多數金融機構的不信任和擠兌。
   針對改革意見最終難以協調,要盡可能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夏斌提出,各項改革方案的提出委托中央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研究,也可以在社會研究機構當中公開招標。  (原標題:權威專家把脈改革難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15enwkz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