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痛苦 喜樂人生的十堂佛法課 第四堂課:化解痛苦 人在面對自己無名的煩惱、壓力時,因為執著有「我」,通常都無法理解這些煩惱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時候,越想要去除思想當中的煩惱,煩惱反而更加增長。 是什麼樣的問題把我們帶到了痛苦的位置?而我們又為什麼對痛苦越來越執著?在喜樂人生十堂佛法課的第四堂課中,上師將告訴我們以佛法化解痛苦的奧秘。 上師 曲英嘉參仁波切  初機皈依教學摘要 2007年3月16日 ●  謄稿/妙論 ●  編輯整理/妙平、妙端 被痛苦打敗 在人生當中,當痛苦和不幸的事情來臨時,我們是不是能生起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它,這是我們人生能否喜樂的真正關鍵。 21世紀是人類要面對各種痛苦的一個時代,但人們對痛苦的忍耐力越來越差,因此憂鬱症、躁鬱症的狀況也越來越多,人們躲在自己心裡面的一個角落走不出來,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自己的人。   其實人生哪能不遇到痛苦、壓力、挫折呢?但是承受痛苦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也是需要被訓 房地產練的,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的話,就很容易一剎那之間被痛苦打敗。 煩惱收集器 人就像一個廣大的收集器,他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搜尋,他會不自覺得的蒐集很多煩惱,想著想著,常常就開始無緣無故煩惱起來,因此,我們要改變我們所有的焦慮、痛苦,就要從自己心裡面的觀點開始改變。 《入菩薩行論》所言:「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不樂有何益。」這就是說,如果事情還有轉圜餘地,那有什麼好不高興的呢;而如果事情已經沒有轉機,那煩惱也沒有用了。於此來看,其實很多煩惱都是自我造成的。如果能去除心中的煩惱,慢慢的,我們就會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解脫人。 固著就是煩惱 12世紀的藏地成就者─章巴甲熱曾經說到:「執著心很大的人們終日被痛苦、慾望所困擾,明瞭心情寬鬆的人才不會與大樂分離」。所謂的「執著心」也就是一種固著力,比方說,你看到一個人,你很喜歡他,這是固著;你看到一個人,你很討厭他, 賣房子那也是固著;你認為這個人是恩人,這也是固著;你認為這個人是仇人,這也是固著。「固著」本身,就是煩惱,而「固著」是因為「有我」而產生,「有我」就產生了煩惱,造成了一切區分,帶來了一切痛苦。   當我們面對痛苦的時候,不但無法超越,還常常執著在那裡,就好比貧窮人沒有想辦法脫離貧窮而繼續貧窮下去,而有錢人也因從來沒有滿足過慾望而持續追求富貴一樣,這時候,有錢人並沒有比較快樂,因為這種想要擴充自己、欲求不滿的想法,也是一種痛苦。所以卡巴格西也曾說:「若未駕馭自心念,則做何事皆不適,智者知曉心念事,相遇逆緣亦轉安」。這說明了當 真正有智慧的人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不會只是抱怨「為甚麼是我?」相反的,他會很快的去轉念,讓事情能朝向好的發展。   所以我們說,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其實就是坦然自適的去面對就對了。如果你不停地在念頭上起判別心,思維過多不必要的想法,反而會帶給自己很多的 信用貸款痛苦。因此,人要懂得去轉念頭。 放下執著 寧瑪派當中非常殊勝的全知米滂仁波切,在七歲就已經解釋痛苦的本質,他是一位生而知之的大修行成就者,因為愛眾生很深,所以智慧很深。而我們一般凡夫在還沒有消除迷亂心之前,無論怎麼樣痛苦都在,飄泊不定的心情,就像渡一葉扁舟由上游到下游,無論船行速度快還是慢,載的都是滿滿的愁緒。就像《金昌緒‧春怨》所說的:「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我們總是希望去除煩惱、讓痛苦消失,就像這首詞所描述的女人希望鳥不要叫,讓自己睡個好夢,夢到在戰場上的丈夫一樣,但這樣的心態是對事情是沒有幫助的,真正重要的是,能了解痛苦的本質,讓自己從錯亂的幻覺當中清醒過來,如同擁有自然智的米滂仁波切一樣。   人總是愛幻想,「我要做人上人」、「我要解脫」、「我要賺很多很多的錢」、「我要成為天下第一」,人總是愛為自己編織了一個美夢,不願任何人打破、干擾這個夢境。但人生真 酒店工作正重要的不是織夢,而是不要讓自己在迷醉之中,不要在那邊白作夢,世間的紛紛擾擾、意識形態之爭,就是因為這樣而產生。我們修行,就是要把這樣的念頭放下,把執著放下,在這個時局紛亂的世界中,好好的修心。 理解不安   要克服痛苦,就必須要理解「造成自己最原始不安的範圍是甚麼?」你可以先逐項把自己最痛苦的事情寫下來,一次先寫個二十項,然後,再逐項刪除那些比較不那麼痛苦的,直到最後只留下一個,而這一個就是讓你最痛苦的事情。 你可能無法想像、無法接受當這項痛苦一下子被放大五十倍的感覺,因此,要記住,我們的情緒是要被訓練的,而不要被惹起來,任何情緒被惹起來的痛苦,將會令人做出錯誤的事情。因此,訓練自己面對痛苦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如果對於痛苦的蹤跡過於敏感,不僅不能消除和克服原有的痛苦,反而會因為自己執著錯覺的緣故,又增添新的痛苦。 通常來說,要找到原始不安的根源不是那麼容易,要有非常親近的心靈導師來幫助你、導引你,並且去疏 酒店工作導你心中深處那個痛苦的位置。但大家要知道,真正的痛苦根源通常不是你現在正經歷、記憶猶新的那個痛苦;引發痛苦的是你個人的習慣力,也就是所謂的慣性思考,這種慣性,就成為你的煩惱,要去除煩惱,就要改變你的習慣力。 思想的慣性 我們都存在著很多慣性,而這慣性就是煩惱的來源,要去除煩惱,你就要開始知道自己有多少慣性。而慣性就是一種業力,是你這輩子當中的各種習慣,在這當中,壞習慣要去除,好習慣要保留。   另外,還牽涉到「結習力」的問題,「結習」是指自己從過去世到現在世的心態,以及小時候到目前為止所累積起來的錯誤力量。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不論是甚麼人,前世的業力、現世的生活環境、人生的經歷和人的個性等都迥然不同,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的事情必然就是多元的,所以我們要以多元的角度來去看事情,當別人不能與我們想法一致時,就不要強人所難,我們該做的,應該是去大力開啟我們自己的智慧,讓自己在遇到任何事情時,都能夠有勇氣去面對。 所?房屋二胎H說,滾滾紅塵中的凡夫俗子,被生命當中的粗大煩惱所控制住,做了很多你看不順眼又無知事情,這是在所難免的!但你有沒有意識到你在別人眼中的愚蠢呢?其實這都是互相的,我們應該要學習從一個整體性來看事情,也就是透過很多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認識痛苦,懂得這些並這不是人的錯,而是內心的煩惱所造成的,如此一來,我們的思想才會開朗。 面向佛法 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遇到非常不幸的事情時,就會手忙腳亂,的確,除了內心已經獲得完全自在的人之外,一般人在遇到不幸的事情時,痛苦是必然產生、無法避免的,但是痛苦的大小,卻是完全取決於個人。所以各方面處境都相同的兩個人,雖然他們遇到了完全相同的不幸,可是,他們兩人在心理上具備承受和抑制不幸的能力仍是有區別的。 要獲得自在,以佛教來講就是學習禪定,當你的定力越高,你面對痛苦的能力就越高,同時,你也能看清楚更多事情的真相,發生事情時,你不會第一個情緒反應就是痛苦的展現,也不容易喜怒哀樂形於色。尤其,在發生每一個狀況的時候,都?吳哥窟n提醒自己去面向佛法,觀察觀察每一秒鐘、每一分鐘內事物的發生,拿出面對痛苦的勇氣,這樣一來,思想就會開通,心態也就會有解脫。 澄明的心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人為了考驗佛陀,就來到佛的面前,那個人胡言亂語講了老半天,佛就看著他甚麼也沒有回答,最後佛陀問他:「如果施主你布施的東西,他人不接受,那麼它該是誰的財物呢?」那個人說:「應該是屬於我的!」佛陀說:「說得對!你剛才所說那些的無理的話,我一點也沒有接受,當然還是屬於你的。」 由此來看,看如果一個人他罵你,把痛苦、煩惱給你,你不要接受它,那這些都還是歸於他,就像朝天吐痰,那痰掉下來只會在自己臉上而已,我們無需去自尋煩惱的在意它。這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用佛法來思維的時後,我們就能以新的看法來面對所有的事物,自己也會成為一個澄明者,當心裡非常清新時,對很多事情就再也明白不過。 回溯當下 當人們的內心被慾念、怨恨、忌妒等煩惱緊緊纏繞時,要趕緊產生離開這些煩惱的想法,如果沒有離開這些煩惱,我們到最後 裝潢會在沒有辦法忍耐痛苦、壓力的情況下,傷害到我們的父母、妻兒、甚至傷害自己,更可能會對其他人做出一些非常不合理的行為。   不過,當別人攻擊我們時,應該想到這並不是別人的過錯,而是「煩惱」的過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使自己生起忍耐心。 當然,單獨去產生忍耐心,仍是不夠的,還要回到那個原境,也就是去回溯當時的情境、環境,並且讓自己在那樣的情境下,不會再生起痛苦才行。因為,我們若深入的分析,會發現衝動與憤怒,都是我們清淨心被煩惱之垢染污後而出現的。要知道,痛苦的根源常來自於不信任、不相信、懷疑、與恐懼,因此產生顛倒、迷亂,這些都是不明智之舉,只會令事情越加複雜化,我們應當用智慧觀察分析,處理問題,在內心生起對那個環境、原境當中,有關痛苦的相,然後在那當下,運用「澄明心」的力量,產生化掉的能力。 眾生都是菩薩 一般凡夫的思考總是含有自己的偏見,在談語之中,一旦不能了解他人所說的話,就容易因誤解而生氣、痛苦、煩惱,這時候要願意靜下心來面對痛苦,讓自己成為一個澄明者,學習佛陀的教導。 關鍵字廣告 大乘教法教導我們把眾生觀想成我們的父母,而密教則是教導我們把眾生觀想成佛菩薩,雖然這不是非常容易做到,但大家可以朝這個方向去觀修,讓自己的心念住於平等上。   總而言之,自己內在的煩惱一定要去面對、去消除,否則如果一昧去追求世俗上的東西,卻從不願意解決自己的煩惱和痛苦的話,最後所得到世俗上的一切財富、功名,都很可能再變成你的痛苦和煩惱,這樣的惡性循環會使痛苦更深。 不著境 痛苦不是源自於你名位不夠高、地位不夠好、錢賺得不夠多、被人家騙等等的,這些都不是痛苦的根源,只是痛苦的旁支末節而已。 痛苦不是你現在遇到的「境」,痛苦是對那個「境」產生執著,《景德傳燈錄》裡有一段話:「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留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當不被境界所迷,能夠穿透它時,就不會有痛苦與煩惱,這也就是說,如果你能你對「境」不執著,就不會痛苦了。所以不「著境」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租房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15enwkz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